想去公司做游戏主播
想去公司做游戏主播
1、我们习惯了用衡量一个生意的前景,未来可能这并不重要。谁在推动我们的时代。
2、他们做了什么。对话关键人物,记录历史底稿。当提出要写一写小宇宙时,这款播客应用的表现得很惊讶。「百亿美金的公司才值得一篇特写,」他说,「如果微信上有2、8屏我们这个小公司的报道,读者会觉得这是一篇软文小宇宙至今只有30多人。
3、它还很稚嫩,成立于2020年3月,刚满两周岁。很难把它与「成功」联系在一起:没有以亿计算的、估值,日活还在百万量级,正如形容播客的那样,「没有量也没有钱」。但小宇宙却以一种微妙的姿态,与最主流、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客观上形成了某种价值取向的对抗——这正是让我们感兴趣的地方。今年1月底,应腾讯邀请做了一场演讲,主题为「互联网为什么让我们越来越不开心了。
4、」通过梳理一些标志性产品的标志性功能,如时代的时间线、站的弹幕、抖音的点赞等,他提供了一种观察:这些产品的功能如何构建了当今快餐式的内容消费环境,让人们越来越疲惫、不快乐。小宇宙在这一时代需求下诞生,它致力于成为「家」一样的产品,为用户提供治愈而非消耗。
5、这也解释了它为什么会收获那么多喜爱——用户、主播,甚至是竞争对手都表达了对小宇宙的尊重和认可。作为国内零星的纯播客应用,小宇宙很「简单」:只做播客,让用户免于复杂的困扰;倡导「耐心」,当用户想浏览新上线的播客,没有左右划的高效率选项,而是要自己在第0期广场360度挪动探索;它希望「连接」,倾听让人更心平气和地讨论,而不是发泄情绪和割裂对立;它也注重「人」,重视人工而非数据推荐,打破信息茧房——一系列特点呈现出一种价值主张,一种「美感」的追求:拒绝强刺激,包容。在它身上,你可以看到早期豆瓣的影子,或者说它更像自己的母体即刻。不仅提供了工具价值,更提供了情绪价值。
想去公司做游戏主播
1、2019年7月,即刻被关停,两百万用户顷刻清零。尽管如此,每天仍有大量的用户点击应用、看即刻什么时候上线,这也促成了即刻最终回归,即刻曾为增长破圈费尽心思,但失而复得的用户让团队更清楚地意识到并坚信,自己究竟应该服务于谁。
2、作为即刻于危难中孵化的产品之一,小宇宙吸取了这个经验。从上线的第一天就清晰地定义了自己该服务谁,即收听播客的人。
3、小宇宙上线的2020年,外界普遍认为移动互联网红利将尽,增长叙事不再性感,但这也意味着新生的端产品终于能走出与巨头的流量内卷,拥有自然成长的空间。2020年,几家巨头纷纷试水播客,最终反响寥寥。小宇宙则成功在播客圈树立了自己的影响力。然而中国的播客目前仍被视为小众的市场。
4、一位音频创业者向我们提出了「豆瓣陷阱」,指产品初期被冠以精英、小众标签后,在泛化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平衡社区原始生态与商业化诉求,最终只能勉强存活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豆瓣一开始并不想做成一家公司,而小宇宙从出生起就想着怎么活下去、走得更远。
5、说,豆瓣不会是小宇宙想要的终点。互联网许久没有出现令人兴奋的好产品了。